浙大首页|English|

文化风采

首页 >  学术成果 >  中心要闻

(中国)城市学年会•2021 | 杨卫:城市的万众创新与共同富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卫


本次年会主题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我报告的题目叫《城市的万众创新与共同富裕》。我觉得共同富裕最主要的动力就源自万众创新。从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来说,我们期待高质量城市环境,像西湖、西溪湿地这样的宜居环境;我们期待高品质城市功能;我们期待高素质城市人群。因此,我认为要建设一座名副其实的“共富之城”,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考虑:


第一,经济层面——增量发展。要实现共同富裕,当务之急是把蛋糕做得更大。这就需要有增量发展的布局,而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第二,社会层面——中收占优。要实现共同富裕,应不断加大城市里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推动社会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枣核型演变。第三,管理层面——大众参与。要实现共同富裕,应摒弃简单的科层式管理模式,更广泛的吸收大众参与。过去10年间,杭州城研中心持之以恒地举办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好活动,从市民、网民、学生、职员那里获得了大量含金量很高的点子,体现了发展为大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第四,文化层面——共同价值。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大众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欣赏观,进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向心力。


从逻辑上来看,以上四个层面的最大公约数是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之城”是“共富之城”的最大公约数。就“增量发展”而言,我们希望有新经济、新业态,这完全是由创新驱动的。就“中收占优”而言,我们希望城市里有更多的专业人士,中产阶级有更稳定的收入。就“大众参与”而言,我们希望大众持续为个人做产生个人成就与个人财富的工作。就“共同价值”而言,我们希望通过万众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


最近,我当选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会会长。该学会有10项各种创新实践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项叫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还有一项叫公共管理大赛。公共管理大赛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类似于西湖城市学金奖。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致力于展现选手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数字化实现及它所对应的文化艺术创意。


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高水平大学、高端创新园区、高质量城市管理、高素质年轻流入人口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今天会场所在的未来科技城都有充分展现。文一西路两侧遍布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天元公学更是一座高品质的教育综合体。2020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城市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杭州能拥有这么高的人才净流入率,说明了杭州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说明了杭州未来的发展仍将相当强劲。


著名智库机构爱思唯尔曾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合作编写了《数据与洞察:全球20个城市国际科技创新比较研究报告(2016-2020)》,从研究和企业创新活动的角度,衡量了全球20个城市的技术创新竞争力。其中,亚洲有上海、北京、深圳、香港、东京、大阪、首尔和新加坡;北美有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和多伦多;欧洲有柏林、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



从这张图的圈层大小及颜色深浅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创新人数已经不少,但创新浓度还不够高。


从学术产出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京最多,杭州估计排在10-14名的区间。最近,他们又对浙江的情况进行了二次统计,各项指标增长幅度还是很明显的。但相比于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科研规模尚有巨大发展空间。从研究人员移动性来看,杭州研究者的流动性目前可能冠绝全球,2020年本科学历以上流入杭州的就有42万人。从学术影响力变化来看,全世界平均水平大概以1来衡量,大部分入选城市都超过1。过去四年,有些城市的学术影响力是往下走的,也有些城市的学术影响力是往上走的。比如,香港的学术影响力就是逐年上升的;旧金山的学术影响力是逐年下降的,虽然它仍然是高水平的城市;杭州近年来上升势头很猛,但总体学术影响力仍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


从学术与产业研究链的融合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包括基础研究向专利转化的数量与比例,学术与产业共同投入的数量与比例等。就浙江而言,有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比如人工智能产业。这一点,刚才潘云鹤院士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再比如,新材料、新化工、生物制药等方面,浙江的排名也比较靠前。但是,相比于广东、江苏等地,浙江还有很多领域的差距比较大。比如,企业研发能力、科技传播平台、专利授权量等方面。


总之,杭州要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就需要向世界最先进城市逐步看齐,加快扩大创新规模,不断提升创新水平,激发共同富裕创新驱动力,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赋能共同富裕。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审核:毛燕武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8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粤ICP备16026305号 技术支持: 悦阁科技

您是本站第1204056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