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究生培养,有四个要素,一个是学术架构,一个是学术资源,一个是学术规范,第四个是学术生态。第四点学术生态是我今天要讲的。
学术生态又可以分为四要素。第一是创新生态,第二是和谐生态,第三是诚信生态,第四是开放生态。
一、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其形成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渐能体会、学习和掌握的。大家要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参加生态创新的环境,并且要容忍失败。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生教育是教育链的高端,是我们学术研究的园地。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是连接在一起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各个院系,都对研究生有着由衷的欢迎。将来你们的研究成果,将永远留在这个系,成为永久的研究资源。研究生教育也是社会服务的载体,创新文明的源泉。研究生教育最关键的在于创新,而不在于你学到了多少知识,后者也是为创新做准备的。研究生教育更在于新的知识和新的价值。它是引领人类发展的创新文明的,这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不同的地方。
创新是一个渐进过程,它有很多标志性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我把它分为前创新阶段,孕育与创新阶段,创新中阶段和后创新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引导,进入学术前沿,此外还可以通过暑期学校、访学、精品课程、信息平台;在这个阶段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所在学科最基本和前沿的设备、实验的方法,例如分析建模等。
第二阶段,你的师父把你领到一个地方,你可以砍柴了。这时你砍柴的刀也磨得比较锋利了,你就琢磨要砍什么柴。这个时候你要形成创新的意识。学习别人的知识是比较容易的,创造自己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包括原始创新、步进式创新和借鉴式创新。同时要形成激励环境,那就要有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不是完全必须的,要看创新的内容,但需要多人配合的时候就需要团队了。
在创新中阶段,这时你的头脑处于高激发态,你的脑神经的某一种联络正在形成,形成创新思想的火花。现在人们开始慢慢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每个人的创新过程,处于高激发态的时候,比如激烈的争论或者全神贯注的思维时,你就进入专注思维:静思后突然开窍——天马行空——豁然开朗。在后创新阶段,你要致力于如何把你的创新工作进行演绎、推广、交流,按学科交流,成果申张,最后把你的创新成果清晰表达,以一种知识产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所有这些都是创新的过程,都要靠自己独立地做出来。
在创新过程中,大家心态一定要积极。千方百计想思考我怎样把这个事情做成。我听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讲,有三种学生,一种是导师一个题目给他后很高兴地去做了,过一段时间后他来找导师,说这个题目还可以变成三个题目继续做,如果他是这样链式的反应,导师会很高兴;第二类是导师给他一个题目,他会老老实实地完成,这个也不错;第三种学生也很聪明,导师给他题目后,过了一个礼拜,他会来找导师说这个题目做不成,列出三条理由,每条理由都对,于是导师又给想一个题目,但一段时间后又是三条理论说做不成,这样大家就失去信心了。导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尽管可能一开始不能完全实现,但是稍微偏一偏也许就能实现。如果学生能完成这种“转弯”,绕过障碍,这是一个好学生。批判性的思维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思维,是为了把事情做好。
创新生态,最后要容忍失败。失败是创新之母。我当年在布朗大学念博士的时候有一个印度的同学,博士资格考试没过,抱头痛哭,于是又考一年,过了,从此以后走上坦途。这位同学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系的系主任。这点导师也要注意,导师对学生过于严厉,老是训斥学生,实际上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并不好,要容忍失败。
二、和谐生态。
这里有四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协同创新,第二是导师十戒,第三是管理原则,第四是和谐。研究生的创新过程是协同创新。
(该部分已有成文论述,详见《杨卫研究生教育追求“协同式创新”》和《导师“十戒”》)
三、诚信生态。
诚信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导师和学生在关键时刻都要事必躬亲,不要心存侥幸。目前社会对于科研诚信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如果诚信要在教育上取得突破,关键在于在研究生阶段刚刚开始科研工作时,就给予很好的教育。
这和本科生阶段的诚信教育还不大一样。本科生的诚信问题大部分是价值观的问题,比如我要不要抄作业,要不要作弊。而研究生的诚信问题,还涉及学术成果方面,如何适当地引用前人的成果,如何客观地表述自己的研究发明等。美国最近出了一本《Research Integrity》,国家自然基金委已经把它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我已经建议研究生院给每位同学都买一本。这本书的内容涉及科研工作中诚信问题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引用、如何取书名、如何致谢、如何列参考文献,进行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要注意什么,里面不是大道理的堆砌,而是有很多案例和情景教学。
四、开放生态。
这需要自信为先,学术宽松,建立网络并且欢迎批评。
自信为先,就是不必厚古薄今。相信你们的能力、素质、事业都不会比前人差。借用奥巴马的话说,就是You can do it! Yes, you can!学术宽松就是要兼容并包,优秀的学生能建设性地提出新的学术思路,学生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也应受到鼓励。
建立网络方面,我建议研究生在博士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境外的学术活动,第二是寻找机会进行访学,第三是访问自己学科所在的二级学科国内最好的几个研究组。第四是与所在学科同龄人中的优秀者建立学术友谊。
最后,欢迎批评也非常重要。要尊重批评者的意见,并启发他提出科学根据。没有批判思维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光有批判思维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要特别尊重同行的审稿意见,他们的批评严厉是正常的,在回信时一定要心平气和。